毛泽东与四川什邡“金坛雪茄”
2017-10-16 13:03 阅读:次
2008年06月18日来源: 在很多关于毛泽东主席的录像或照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手中夹着一支烟身棕黑、烟灰雪白、形状粗实的雪茄。这雪茄是毛的爱好之一,陪伴了他五年之久。 事情
2008年06月18日来源:
在很多关于毛泽东主席的录像或照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手中夹着一支烟身棕黑、烟灰雪白、形状粗实的雪茄。这雪茄是毛的爱好之一,陪伴了他五年之久。
事情缘于一九六五年的一个午后,贺龙向毛夸赞自己手中的那种雪茄烟味道如何好,毛泽东好奇地点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即对其清凉香醇的味道产生了兴趣,从此也便认准了这种四川什邡烟厂的雪茄。
四川省什邡县民间从四十年代末就开始出现并流行用手工卷制雪茄,几乎家家户户都掌握这种技术。手工雪茄出现在什邡的大街小巷。人们将这些雪茄叫做“传统雪茄”,将其中质量较好的雪茄统称为“金坛雪茄”,它被大量地通过水路销往外地。其时,金坛雪茄在四川一带已小有名气。六十年代初,四川什邡卷烟厂开始招纳技术员,研制雪茄配方,首次正式、集中地生产手工雪茄。他们将产品供给当时任西南局书记的李井泉及成都军区的官员品尝,得到李井泉等的一致好评。李井泉的夫人当时任国家轻工业局局长,主要负责手工业及烟酒等行业的工作。她将什邡雪茄的事情告诉给中央的几位朋友,中国人可以手工卷制雪茄,并且卷得这么好,确实可喜可贺。一些领导人尝试起了这种雪茄,贺龙便是其中之一。
起初,中共中央没有惊动什邡烟厂,而是每月派专人从北京前往成都军区取烟。对什邡烟厂来讲,只是每次供给成都军区的雪茄烟数量加大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有些烟是要被送至毛泽东等领导人手中。每批烟的”必经之路”是:什邡烟厂──成都军区──中央警卫局──中央特工处(服务处),然后被送至毛的手中。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林彪事件给中国笼罩上一层紧张气氛。其间,毛泽东身边的各项事务尤其被严加防范,而从什邡来的烟经手之多、运转时间之长都是不安全的因素。于是,在”9.13事件”过后不久,什邡向中央的供烟工作暂告一段落。毛重新拿起了上海的“中华”。
在毛停吸什邡雪茄烟期间,为解决他的抽烟问题,北京市委的官员多次讨论,最后决定从北京派烟草技工到什邡“取经”。一九七一年末,中央办公厅的孟景云、北京烟厂的孙正兴两名官员以及从烟厂抽来的两名老工人一同前往四川。在什邡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中,北京的两位“老学生”潜心学习着四川师傅的每一点手艺。可是20天过去了,他们终究不得不说:“实在学不会。”
北京市委再次召开讨论会,会上有人提议:“请四川师傅来北京做烟。”于是,孟景云等再次南下,在什邡烟厂经过严格政审,并征得本人同意,选中黄炳福、姜跃秀、刘宗贵、范国荣等几位厂里的技术骨干。一九七二年三月,这几位四川师傅举家迁至首都北京。
首先是选择在南长街81号中南海对面的一座内外套双层四合院为生产场地。
基于不搞对外牌号、便于内部称呼联络等因素,生产小组对外叫“360信箱”(小组的通讯地址),对内则称”132”。直观地说,这个名字只是两种烟的型号,即13号和2号。
最初,毛泽东等领导人抽用的全部是13号雪茄,2号烟是发生下面这件事后小组对烟支外形改良的产物。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毛习惯性地点燃一点雪茄。这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主席把雪茄烟拿倒了。原来,生产小组沿袭了什邡烟厂的做法,卷制出来的雪茄烟一头粗一头细,细的一端用来吸,粗的一端用来点火,这种卷烟的型号为13号。毛忙于谈话不小心把火点在细的那头,把粗的一头放在嘴里,这样既不好看也不易抽吸。生产小组随即将雪茄烟卷成两头一样粗的圆柱形,任意一头都适合抽吸和点火。这种烟的型号为2号。该小组在近六年的生产中只卷过这两种型号的雪茄烟。2号烟特供毛泽东,13号烟供给李先念等其它领导人。更确切地讲,“132”应被写作“13.2”。
毛泽东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逝世后,华国锋、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几位民主党派的主席、副主席仍然抽着13号雪茄烟,但这时对雪茄烟的需求量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改抽纸烟。一九七六年底,”132”停止生产。在小组负责人危德纯等同志的奔忙下,一九八三年年底,每个成员日后的生活都有了大致的安排。一九八四年在国庆三十五周年之际, “132小组”正式宣布解散。
事情缘于一九六五年的一个午后,贺龙向毛夸赞自己手中的那种雪茄烟味道如何好,毛泽东好奇地点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即对其清凉香醇的味道产生了兴趣,从此也便认准了这种四川什邡烟厂的雪茄。
四川省什邡县民间从四十年代末就开始出现并流行用手工卷制雪茄,几乎家家户户都掌握这种技术。手工雪茄出现在什邡的大街小巷。人们将这些雪茄叫做“传统雪茄”,将其中质量较好的雪茄统称为“金坛雪茄”,它被大量地通过水路销往外地。其时,金坛雪茄在四川一带已小有名气。六十年代初,四川什邡卷烟厂开始招纳技术员,研制雪茄配方,首次正式、集中地生产手工雪茄。他们将产品供给当时任西南局书记的李井泉及成都军区的官员品尝,得到李井泉等的一致好评。李井泉的夫人当时任国家轻工业局局长,主要负责手工业及烟酒等行业的工作。她将什邡雪茄的事情告诉给中央的几位朋友,中国人可以手工卷制雪茄,并且卷得这么好,确实可喜可贺。一些领导人尝试起了这种雪茄,贺龙便是其中之一。
起初,中共中央没有惊动什邡烟厂,而是每月派专人从北京前往成都军区取烟。对什邡烟厂来讲,只是每次供给成都军区的雪茄烟数量加大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有些烟是要被送至毛泽东等领导人手中。每批烟的”必经之路”是:什邡烟厂──成都军区──中央警卫局──中央特工处(服务处),然后被送至毛的手中。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林彪事件给中国笼罩上一层紧张气氛。其间,毛泽东身边的各项事务尤其被严加防范,而从什邡来的烟经手之多、运转时间之长都是不安全的因素。于是,在”9.13事件”过后不久,什邡向中央的供烟工作暂告一段落。毛重新拿起了上海的“中华”。
在毛停吸什邡雪茄烟期间,为解决他的抽烟问题,北京市委的官员多次讨论,最后决定从北京派烟草技工到什邡“取经”。一九七一年末,中央办公厅的孟景云、北京烟厂的孙正兴两名官员以及从烟厂抽来的两名老工人一同前往四川。在什邡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中,北京的两位“老学生”潜心学习着四川师傅的每一点手艺。可是20天过去了,他们终究不得不说:“实在学不会。”
北京市委再次召开讨论会,会上有人提议:“请四川师傅来北京做烟。”于是,孟景云等再次南下,在什邡烟厂经过严格政审,并征得本人同意,选中黄炳福、姜跃秀、刘宗贵、范国荣等几位厂里的技术骨干。一九七二年三月,这几位四川师傅举家迁至首都北京。
首先是选择在南长街81号中南海对面的一座内外套双层四合院为生产场地。
基于不搞对外牌号、便于内部称呼联络等因素,生产小组对外叫“360信箱”(小组的通讯地址),对内则称”132”。直观地说,这个名字只是两种烟的型号,即13号和2号。
最初,毛泽东等领导人抽用的全部是13号雪茄,2号烟是发生下面这件事后小组对烟支外形改良的产物。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毛习惯性地点燃一点雪茄。这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主席把雪茄烟拿倒了。原来,生产小组沿袭了什邡烟厂的做法,卷制出来的雪茄烟一头粗一头细,细的一端用来吸,粗的一端用来点火,这种卷烟的型号为13号。毛忙于谈话不小心把火点在细的那头,把粗的一头放在嘴里,这样既不好看也不易抽吸。生产小组随即将雪茄烟卷成两头一样粗的圆柱形,任意一头都适合抽吸和点火。这种烟的型号为2号。该小组在近六年的生产中只卷过这两种型号的雪茄烟。2号烟特供毛泽东,13号烟供给李先念等其它领导人。更确切地讲,“132”应被写作“13.2”。
毛泽东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逝世后,华国锋、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几位民主党派的主席、副主席仍然抽着13号雪茄烟,但这时对雪茄烟的需求量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改抽纸烟。一九七六年底,”132”停止生产。在小组负责人危德纯等同志的奔忙下,一九八三年年底,每个成员日后的生活都有了大致的安排。一九八四年在国庆三十五周年之际, “132小组”正式宣布解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抽雪茄的毛泽东